我们总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。
江西吉安的杨先生就经历了一场意外,自己的父亲突发疾病倒地让人心惊,下单的网约车却不见了,不得不等十几分钟的救护车才能把父亲送医。
因为延误救治,父亲目前已经瘫痪了,杨先生要向网约车司机索赔,可为什么平台却说司机无责,就连网友都支持司机没错?
要说现在网约车出行也是真方便,手机上提前一点,人不用走到公交车站上,车子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接人,就是因为这份方便,网约车已经成为大家出行经常考虑的备选项。
就连江西吉安的杨先生,在危急时刻也想起来方便快捷的网约车,事情是这样的,那天杨先生和父母一家子都在家,家里的老父亲已经65岁了,说实在的,这个岁数已经不得不面临不少健康问题。
天有不测风云,杨先生的老父亲突然爆发疾病,不知道怎么回事发病倒在了地上,这可吓坏了杨先生和母亲了,杨先生连忙拨打急救120电话,可救护车赶到杨先生家还需要十几分钟。
眼看着老父亲逐渐失去意识,杨先生心急如焚,猛地想起来,救护车来得晚是需要从医院和应急中心出发,但网约车不一样,一般都是附近的司机接单,于是杨先生紧急在某网约车平台上下单。
果然,平台显示是附近司机接单,预计3分钟之内就能到达,来不及感慨自己的机智,杨先生赶忙和母亲一起把昏迷的父亲抬到轮椅上,要知道人要是没了意识,抱起来很是费劲,杨先生和母亲费了不少力,才把父亲放好推出房门。
到了电梯门口,杨先生电话响了,是他预约的司机打来的电话,原来在他抬父亲上轮椅的功夫,司机已经到达了出发点,可杨先生下电梯出小区还需要时间,没办法他只好告诉司机,自己这边有个病人,需要司机稍等。
但让杨先生心寒和意外的是,等他和母亲把父亲推下楼后,却怎么也找不到司机和网约车的身影,这让杨先生急坏了,还以为司机停到别的地方了,杨先生连忙回拨刚刚的电话,可是刚刚还接通的电话,现在却打不通了。
杨先生这才想起来打开网约车平台,打开自己预约的订单一看,这才发现司机已经取消了这单,杨先生来不及深究,也不想着连忙又拨打120,叫了救护车过来。
等救护车来了,杨先生的父亲才被送往医院,等到了医院急救,通过医生诊断,杨先生的父亲被确诊了“脑出血”,要知道脑出血的抢救时间非常重要,发病后的前5分钟对生命非常重要,甚至被称为黄金5分钟。
医生很快就对杨先生的父亲展开了救助,不过让人遗憾的是,老人在经历了开颅手术后,生命虽然救下了,但却陷入了瘫痪和失语的状态,要知道脑出血手术即使清除了血肿,但对已经受损的脑组织无法起到修复作用。
杨先生既伤心难过又无比愤怒,他在想要是网约车司机多等一会,不取消订单把他们送到医院,父亲救治后的状态会不会好一些,是不是就不会瘫痪?
他认为就是因为司机突然取消订单,所以才延误了父亲的治疗,造成了现在的悲剧,所以司机应该对他们家进行赔偿,于是杨先生就联系了媒体和网约车平台,想要通过第三方向司机索赔。
但是不如杨先生所愿的是,平台客服对于杨先生的要求表示拒绝,平台通过后台系统数据查看到,涉事司机到达指定出发点的时间是10点12分,自己主动取消订单的时间是10点18分,也就是说司机已经等待了6分钟。
经常坐网约车的哥姐们估计知道,主流网约车平台的规定都是,司机到上车点后如果乘客在3分钟内上车,司机就可以无责取消订单,平台客服告诉杨先生,涉事司机等待6分钟后取消是符合标准的。
除了合规之外,平台客服还表示杨先生并没有明确告知司机,需要接送的是危重病人,综上这些原因司机的行为合规合情,确实没有办法给乘客更高的补偿。
这话其实说的在理,杨先生虽然电话告知司机自己带了病人,但司机估计也没想到有人急救竟然会打网约车,在杨先生没有告知的情况下,确实很难考虑到是危重病人需要争分夺秒。
不仅是平台做出了回应,杨先生联系了媒体曝光这件事,媒体知道了杨先生的诉求,还联系了律师咨询,律师表示,如果司机和乘客承运合同生效后,司机确实应该起到救助的义务,擅自取消、拒载是需要承担责任的。
但是网约车订单其实更像是预约,乘客没有按时到达,司机完全可以按照规则取消,律师这话确实有道理,既然叫“网约车”就已经从名字上说明了,这是在网上预约车辆。
而随着新闻媒体把这件事公之于众,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,但和杨先生所设想的,大家帮他谴责司机的情况不同,网友们的舆论竟然一边倒的说司机无责。
有网友站在司机立场上为司机说话,表示司机做法没毛病,又不是私人司机,没义务等你这么久,而且万一上车了,对他来讲风险太大了而且也没有额外收益,这话说到点子上了,网约车可以没有救护车的警报和医护人员,对于危重病人根本没有保障。
而且司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是危重病人,还有网友表示,就算是杨先生主动告知危重病人,司机估计也不会拉,如果在车上没了,这车还怎么营运,而且车上有病重人,司机驾驶心里也紧张。
这话说的有点残忍但很实在,22年就有个新闻,71岁老人独自乘坐网约车途中意外猝死了,家属却要起诉司机及网约车平台承担赔偿责任。
更有网友直接指责杨先生下决定太糊涂了,怎么能叫运营车辆拉危重病人,网约车根本不具备为危重病人进行服务的条件,杨先生这是在害父亲,更有甚者,网友直接说杨先生这是想讹司机钱。
不过不论杨先生的动机如何,这次惨痛的教训也告诉我们,在遇到危急情况下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员来救助,如果不得已要找热心人帮忙,也应该提前告诉人家具体情况,事后也不要让好心人寒了心。
大家对于这件事怎么看,要是您是这位司机,您会等杨先生吗?
本文信息来源:闽南网;潇湘晨报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