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区里,我闺女有个经常一起玩的小姐姐。
我下楼扔垃圾的时候,遇到女孩的妈妈,便问了一嘴:“这段时间怎么没见你闺女出来玩啊?”
老大同意留老家读小学啦
女孩妈妈打开了话匣子:“她要回老家了,我才跟我家老大沟通好了,她同意在老家读小学啦!”
“我公婆说,让老大在老家,这样我可以轻松点,不然带两个孩子太累了。”
女孩妈妈一直说,我也是没办法,我也舍不得……
说句实在话,感觉女孩妈妈的语气里,没有真的舍不得,反而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。
这在正常人里,压根就不会是一个选项。
难道说,生二胎的意义,是让老大成为留守儿童吗?
我觉得,不是她闺女同意了,是真没招了,妥协了。
被父母疼爱的孩子,根本不会懂事太早,童年可以肆无忌惮可以任性,偏偏不被疼爱的,才会小心翼翼、才会懂事。
他们觉得跟女儿沟通好了,女儿的视角里:大家既然那么不想我待在身边,爸爸妈妈都一起劝我,那为了你们开心,我就乖乖回老家吧。
女孩要是不同意,妈妈就会一直说,她只能同意。
我妈就是这样,我不同意她就一直说,我只能同意,到头来她还说,你同意了的啊。
小孩子有什么资本拒绝啊?被迫妥协而已!
为什么要假惺惺地询问女孩的意见呢?她根本就没有选择权,只不过是她开口同意,能减轻你们的愧疚罢了。
送她回老家,让她开口同意,全都是为了你们自己。
把这个年纪的女孩放到老家,完全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。
她要面临的不仅是远离父母的孤独,适应新环境的迷茫,教育水平的下降……
舍不得就带在身边啊,小的能带,反而老大不用怎么管,怎么就不能带了,这是什么心理?
家里就多了一个她是吗?让孩子心里怎么想?以后孩子长大跟你们不亲,别怪孩子,是你们亲手把这份亲情斩断的。
真心觉得这样的父母虚伪至极,明明是自己的决定,还要推到孩子身上,是孩子同意的。
“长期陪伴”和“缺少陪伴”的孩子,长大后不一样
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: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“不听话”?孩子和自己不亲,无论怎么讲道理都不管用。
我发现:“长期陪伴”和“缺少陪伴”的孩子,10年后差距竟然这么大……
在孩子小的时候,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,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,就是一辈子的遗憾。
我表姐,她儿子刚出生时,因为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,就把儿子放到老家,让公婆帮忙带。
表姐平时想孩子了,就打个视频看两眼,一年也就回家看孩子2、3次。
婆婆心疼孙子,凡事都依着他,结果惯出了不少坏毛病:不爱干净、懒、自私,不爱学习,快上小学了,还不认识几个字。
后来,表姐把儿子接到城里上学,孩子老是哭着要回去找奶奶,根本不听爸爸妈妈的话。
表姐这才后悔莫及:早知道儿子变成这样,不管多难,我也会把儿子久在身边养了。
曾在一位心理学老师的讲座里,听到这样一个观点:
孩子一定要自己带,在孩子完全不能独立的时候,你给孩子带来的舒服和快乐,当孩子依赖你时,你才有教育孩子的资本。
父母和食物一样,都是有保质期。
不少父母抱怨孩子跟自己不亲、不听话,其根源都是:
孩子小时候,对他们的陪伴太少太少了。
那些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,难以和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础,也都很缺乏安全感。
当他们长大后,性格容易偏激,骨子里也不自信。
这个时候,父母再想陪伴他们,也无济于事了。
父母再累再忙,也要多陪伴孩子。因为父母的陪伴,才是给孩子最棒的礼物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